內容簡介
歷史上屢遭列強征戰、爭奪的台灣,
全台各地可見的城門與砲台遺蹟
其實隱藏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……
想要認識台灣近代史,就從了解城門與砲台開始
本書首先回顧台灣的戰爭歷史,從1624年荷蘭人在台南修築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及三十座千斤巨砲起算,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台灣的南北對峙、明鄭(鄭成功父子)與清軍的殊死戰役、清軍與英法兩國的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,以及「台灣民主國」與日本皇軍的乙未戰爭……,記錄著台灣多元歷史的開端、戰火不歇的三百年,列強你爭我奪,一防一攻,僅存的遺蹟及證據就是:台灣的城門與砲台。
書中從基隆紅毛城一路細數,直抵恆春古城,再跨海探訪澎湖媽宮城,為您娓娓道來這遺留在每一座古城與砲台上,血跡斑斑的台灣近代史。
走訪古城門、舊砲台,體會先人的傳奇與智慧
本書由李乾朗教授審訂,從地理空間之學看城門、砲台史蹟,內容從雞籠紅毛城一路南下,直抵恆春古城,再跨海到澎湖媽宮城,介紹二十餘座古城及近三十座古砲台。
每座城池及砲台均以古地圖呈現相關地理位置,對照現代街道圖;同時根據文獻史料,重繪城牆與砲台復原圖,並搭配老照片與現代照片做實景比對。
閱讀本書,讓你更深入台灣近代發展的核心關鍵,同時領略前人興築城門與砲台的智慧與藝術。
精采內容,精心製作
●圖文並茂:豐富、珍貴的古地圖、老照片以及精細的城門砲台復原圖,在文字之外傳達出更多古城與砲台的歷史資訊。
●深入淺出:作者累積多年的台灣戰爭史及古城研究,用淺顯的筆觸及文字,敘述台灣每個古城的背後故事。
●特別附錄:台灣戰事與築城大事年表(西元1387年至1998年)。
名人推薦
李乾朗教授審訂與推薦
台灣的古城類型不少,有老百姓自築的土城堡,也有荷蘭人及西班牙人建造的西洋古堡,還有更多清朝政府興建的府城與縣城;甚至到了戰爭頻仍的年代,要塞 砲台佈滿台灣的港口,這些古蹟都使人發思古之幽情。走伊趟台灣三百年來殘存的古城堡,等於閱覽一部台灣史,體會先民與自然抗爭、與入侵者搏鬥的心情,從而 燃起我們疼惜鄉土之熱情。──李乾朗
章節
- 〈審訂序〉走訪城門.細看砲台之美(p.2)
- 近代史中的台灣爭奪戰(p.6)
- 城門的結構(p.8)
- 台灣的築城歷史(p.10)
- 台灣的砲台滄桑(p.16)
- 明朝末年的台灣風雲(p.22)
- 聖薩爾瓦多堡(p.24)
- 聖多明各堡(p.28)
- 鴉片戰爭中與台灣(p.32)
- 中法戰爭中與台灣(p.34)
- 乙未抗日戰爭與台灣(p.38)
- 二砂灣砲台(p.40)
- 白米甕砲台(p.42)
- 大武崙砲台(p.44)
- 獅球嶺砲台(p.46)
- 槓子寮砲台(p.48)
- 淡水滬尾砲台(p.50)
- 噶瑪蘭城(p.54)
- 北關與蘇澳砲台山(p.58)
- 台北城的興建過程(p.60)
- 台北城西門(p.66)
- 台北城東門與南門(p.68)
- 台北城北門(p.70)
- 台北城小南門(p.72)
- 竹塹城(p.76)
- 台灣府城(台中)(p.80)
- 斗六城(p.84)
- 彰化城與八卦山砲台(p.86)
- 嘉義城(p.94)
- 熱蘭遮城(p.100)
- 普羅民遮城(p.108)
- 鄭成功收復台灣(p.112)
- 台灣府城(台南)(p.116)
- 府城城門(p.122)
- 安平小砲台(p.126)
- 億載金城(p.128)
- 鳳山舊城(p.130)
- 舊城的城門(p.134)
- 鳳山新城與砲台(p.140)
- 旗後砲台(p.144)
- 大坪砲台與哨船頭砲台(p.148)
- 恒春城(p.150)
- 澎湖紅毛城(p.154)
- 媽宮城(p.158)
- 澎湖的砲台(p.164)
- 附錄(一)台灣民間修築之土城(p.174)
- 附錄(二)台灣爭戰與築城年表(p.18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