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專欄吳東龍的東京大人味觀察

以設計為核心,學習、觀察、書寫、出版與從事設計工作。 2006年起於華文地區出版《設計東京》系列,現為作家、書籍編輯、視覺設計師與專業講師,亦從事展覽、書系與講堂規劃等工作,更參與廣播「建築美樂地/遇見設計」單元錄製,於台 · 港 · 中參與講座及主持活動逾百場。文字、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媒體與出版。近期出版《100?東京大人味發見》。

遇見〈雪梨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〉

發表時間:2020-01-10 點閱:2702

沒想過會有機會親身造訪〈雪梨歌劇院〉並一窺究竟,這個建築史上絕對不能遺漏、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建築之一;更也沒想到,原來從我的旅館〈Paramount House Hotel〉步行便能抵達。

 

這棟在Bennelong Point(班尼朗角)的世紀建築,原來是座落在一個人工半島上,在燦爛陽光下能在此享受雪梨灣的藍天碧海、海鳥飛翔與海風吹拂,還能遠望1932年的雪梨港灣大橋,還有一片帆船點點的湛藍景緻,我穿過皇家植物園路徑、渡輪碼頭而抵達歌劇院,這回終於親眼看見。

 

 

歌劇院的雛形早在1957年的國際競圖中是以鋼筆畫出簡單的素描設計圖,並在兩百多件講求實用的設計稿中脫穎而出,且是來自丹麥的住宅設計師Jørn Utzon,勾勒出如詩般如風帆、如羽翼般的優美弧線。雖是輕輕一筆的屋頂弧彎,卻耗費了工程團隊三個階段從1959年到1973年完工,比當初預計的時程晚了10年。原本七百萬的建造經費,最後總費用達一億零兩百萬美金。

 

 

歌劇院的建築共有三對風帆,面北的兩座中,有最大並可容納2679人的是西側的「音樂廳」建築,內部高低最大距離達25 米,另有話劇廳(容納544人)、面對雪梨灣的露台、超過萬根風管的管風琴、錄音間、排練室等;「戲劇院」則可容納1507人,並設置旋轉舞台、70人的樂隊池、有面海長廊、露天與室內餐廳等;另一個面向西南的小風帆則是餐廳建築,建築內共計有近千個房間。

 

 

在這個海灣的建築從不同面向遠看,有著不同的姿態樣貌構成不同的風景。近看則是可以發現基座、地磚都是採用粉紅色的花崗岩,尤其是用螺絲鎖上的地磚似乎在維修上也特別容易更新;而由瑞士製造商打造超過百萬片具自潔功能的人字紋路瓷磚,近看原來略帶黃色,並且磁磚間以水泥填補隙縫,但在陽光下從遠望反而展現魚鱗紋路與波光粼粼的美感。

 

 

2003年,沒有親眼見到建築被完成的86歲Jørn Utzon,獲得了遲來的普立茲克建築獎;而在四年後2007年,這棟才35年的建築,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,又似乎來得很快。再過幾年就要度過半個世紀的偉大建築,從現地看來卻依然經典依舊迷人,也仍舊是遊客如織的首要景點。而這座世紀建築,將持續在澳洲吸引旅人的目光與造訪,而這棟充滿乘載著美、也孕育文化的世紀建築,更值得我們借鏡一棟深具影響的偉大建築,是如何值得等待與如何在困境中的誕生。

 

 

◎雪梨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

 

https://www.sydneyoperahouse.com/